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 in 100 years

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- 百年新馬路 

在1918年前,南灣與北灣間還沒有直接連通的道路,不單道路曲折,還需上坡下嶺,主要的商業街道是四條南北走向的,內港沿岸,十月初五街,營地大街和南灣街,顯然欠缺東西向的通道,在1890年前後,內港多項填海及港口工程相繼完成,便捷的道路建設相當迫切,

關於介紹新馬路的建設過程沿革、歷史變遷、商業活動等,
已有許許多多的圖文資料,展覽,文章和書籍出版,查找非常容易,筆者便不多作引用,本站只為以圖會友,看看消失的舊建築和街景變化.

01- Macau city map
約c.1912
圖中可見,街路依山勢而形成的街區形狀和走向,主要街道均為南北走向,營地大街以西為河道沖塞和填海造地形成,故街道與大街成90度且非常狹窄,這是新馬路營造的前題,紅線為今新馬路位置,可見其與舊有街道的關係;


02- Photo/ c.1920s
新馬路全線開通後早期模樣,拍攝位置為西段入口與火船頭街交界,位處左側的國際酒店仍未建,機動車輛仍不普及,以人力運輸為主,為澳門當時少有的城市主幹道。

03- Postcard/ c.1920s
與上圖相反,拍攝位置為新馬路東端入口與南灣交界,圖中建築物為陳芳家族新澳門酒店(New-Macau Hotel),後被廉若盧收購,其弟盧煊仲在1928年重新開業成為利為旅酒店(Hotel Riviera),直至1971年被拆卸重建,圖中為其面向新馬路一側入口。

04- Photo/ c.1920s
圖為為域多利戲院面向營地大街大主入口,其前方的總統酒店(今新中央)未建,可見其周邊路網地塊仍在改建中,更多介紹請參見筆者的《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》。

05- Photo/ c.1930s
由中央酒店上看新馬路西段,圖下方為域多利戲院屋面,末端的國際酒店未建,在機動車輛不普及的年代,道路顯得相當闊廣。

06- Photo/ c.1930s
由羅結地巷看市政廳,可見其四十年代前,未被改建的立面模樣,廣場前仍未豎立美士結打(Mesquita)銅像,廣場前有人力車(東洋車)站供等候接客,同時可見罕見的機動車。

07- Photo/ c.1930s
約於新馬路與十月初五街交界處拍攝,遠方可見總統酒店初建成的頂層建築,兩側騎樓一遍繁華。

08- Photo/ c.1930s
罕見的航拍照,鳥瞰整條新馬路,左側為三十年代中正在進行的南灣填海工程,圖中可見新馬路是貫穿老城區舊有街道網,與周邊紋理呈鮮明對比。

09- Photo/ c.1940s
由國際酒店向東望,筆直的新馬路直指海灣,兩側騎樓大多為木構坡屋頂,新中央酒店已加建至十一層尤為突出,可見遠方大潭山。

10- Photo/ c.1940s
郵政總局無欵是新馬路上最宏偉的建築,是澳門唯一可與香港同類型建築所媲美,更多介紹請參見筆者的《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》,其後方羅結地巷仍為兩層高葡式建築。

11- Photo/ c.1950s
由碼頭拍攝國際酒店,九層高的國際酒店,曾是澳門最高建築物,是澳門裝飾藝術風格建築代表作,且具有現代主義建築特徵,顯示當時澳門建築水平很高且緊隨世界建築潮流,其設計者為建師師Joao Canavarro Nolasco,1937年動工,1941年啟用,業主為香港商人;
本圖可見今十六浦碼頭未建,各式柵板小船佈滿海面,新式建築與兩則中式建築和小舟形成鮮明對比。

12- Photo/ c.1940s
由平安戲院上層看新馬路中央酒店,已完成第一次加建,後加建至十一層,看來行人可以在街上隨意走動更有利騎樓建築群的營商環境

13- Photo/ c.1950s
由南灣街街口西望新馬路,路口有交通警指揮,圖左側建築已改建成利為旅酒店。

14- Photo/ c.1950s
真正繁榮的新馬路,各行各業各種商舖林立,典當、百貨、中西餐飲、戲院、影樓、貿易、律師樓等等,圖中可見機動車與三輪車行駛。

15- Photo/ c.1950s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澳門國慶牌樓最火熱年代,正值大陸新舊政權交替,港澳也成為兩派人馬爭妍鬥豔之地,除主戰場新馬路外,議事亭廣場、內港、各派建築外牆上各適其適花樣口號盡出,把傳統手工發揮至極致,非今天新科技可比。

16- Photo/ c.1950s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澳門國慶牌樓最火熱年代,正值大陸新舊政權交替,港澳也成為兩派人馬爭妍鬥豔之地,除主戰場新馬路外,議事亭廣場、內港、各派建築外牆上各適其適花樣口號盡出,把傳統手工發揮至極致,非今天新科技可比。

17- Photo/ c.1950s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澳門國慶牌樓最火熱年代,正值大陸新舊政權交替,港澳也成為兩派人馬爭妍鬥豔之地,除主戰場新馬路外,議事亭廣場、內港、各派建築外牆上各適其適花樣口號盡出,把傳統手工發揮至極致,非今天新科技可比。

18- Photo/ c.1950s
今庇山耶街與新馬路交界拍攝,最前為南昌白鴿票廠招牌。

19- Photo/ c.1960s
在廣場立像是歐洲人的傳統,作為兩尊被帶走的銅像之一,美士結打(Mesquita)銅像這一角度可算是經典,歷史的見證,後方的仁慈堂仍為木構坡屋頂,遠處可見大炮台,兩殖民地歷史權力中心在視覺上保持關聯。

20- Slide/ c.1960s
上述圖片的幻燈片版。

21- Photo/ c.1960s
新馬路與大街交界向新填巷南望,前景建築為長泰大按,後方為今德寶大廈。

22- Postcard/ c.1960s
由中央酒店鳥瞰南灣新填地,三座現代主義建築為利娜大廈、葡文學校以及馬斯華則師設計的高低層住宅組合,遠處葡京酒店在建中,澳氹大橋仍在計劃中。

23- slide/ c.1960s
已改建今天模樣的市政廳,中央酒店為十一層建築,大型汽水廣告、電話亭、銅像、單車和舊式巴士。

24- Slide/ c.1960s
美士結打(Mesquita)銅像,後方為今旅遊活動中心。

25- Slide/ c.1960s
中央酒店為十一層建築,外牆油漆為米黃色,經典的大型汽水廣告、電話亭和舊式巴士。

26- Slide/ c.1960s
新馬路與營地大街交界,域多利戲院,即今大豐銀行大廈,帶騎樓的裝飾藝術風格,裝飾設計手法和今天永樂戲院類似更多介紹請參見筆者的《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》。

27- Slide/ c.1960s
十月初五街與新馬路交界,圖右為前六國飯店主入口。

28- Slide/ c.1960s
接上圖,由新馬路西向東望,各定餅店招牌尤為顯眼。

29- Slide/ c.1960s
由國際酒店門前,新馬路和海邊新街街口向南灣方向拍攝,行走中巴士為4號線。

30- Slide/ c.1960s
上圖09幻燈片版,由國際酒店望南灣方向,殷皇子馬路上向西看,遠處右側為莉娜大廈背面。
關於中央酒店,更多介紹請參見筆者的《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二》。

註: 以上圖片及地圖均為作者收藏,歡迎轉載,如需使用聯絡注明出處,謝謝!
note: all map and images here are Author private collection, please contact if you need any help, thanks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Macau Peninsula- 02

Mercado Vermelho

Macau Peninsula- 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