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七世紀中國古地圖選 自航海大發現後,歐洲人突破了地理上的阻礙,大力的發展遠洋貿易,為擴展本國勢力,開拓殖民地,進行了大量的探勘工作,地圖的知識和繪製得到長足發展,對東方的認識,與傳教士工作和付出密不可分,一些東方新資訊以及文獻被傳播至西方世界,從地圖的演進可見一斑。 01-CHINA-Veteribus Sinarum Regio nunc Incolis Tame dicta c.1635 Amsterdam 明崇禎八年 Author / Cartographer: Willem Janszoon Blaeu (1571 - 1638). 本圖摘自尼德蘭地區布勞家族出版的地圖集,布勞家族在1633年成為東印度公司的專用製圖師,其地圖集甚具代表性,此中國地圖在1635年初發行,圖右下方有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前總裁致意及官方徽號。此圖的中國區域畫法比墨卡托模式有所進步,也屬於洪弟烏斯模式(Hondius),澳門被放在珠江口最顯眼位置,中國海岸線幾近成一直線,但已見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,珠江口、長江口和長江兩大湖、北界的長城、沙漠和西界的高原地帶,十三省份名稱和位置也大致表示出來,朝鮮半島還是長型島嶼,台灣也已與琉球群島分別出來。 珠江口一貫地被放大,澳門居於最重要的位置,且已正確地放在西側。 02- Imperii Sinarum Nova Descriptio 中華帝國新地圖 c.1657 Amsterdam 清順治十四年 Author / Cartographer: Johannes van Loon SM: 60 x 48 cm 由Johannes van Loon製圖,摘自一六五八年Jan Jansson出版《Atlas Maior》地圖集,可歸為《廣輿圖》模式,即參考來自中國的資料文獻,但準確描繪了福爾摩沙(台灣)的位置形狀,朝鮮以半島展現,兩京與十三行省也較之前西方出版準確得多,是西方出版中國地圖的一大躍進。 如上圖,澳門是珠江口最被重視的地點。 03- Iun Nan, Quei Cheu, Quang Si, et Quan Tung Provinciae Regni Sinensis 中國省份包括雲南、貴州、廣西和廣東 c.1657 Amsterdam 清順治十四年 Author / Ca
地圖說澳門- 通過對相關的歷史地圖、圖片及相片的收集和整理,瞭解澳門-我們城市的變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