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oane-whose?
路環誰還?
maps, slides & photos of Coloane
更多圖片按此進/ READ MORE
老一輩的青山綠水已不復再,這一代的效野公園只有屏風樓 景觀,不需保護?下一代剩下的?恐怕只有貧富懸殊;
環保- 是生活態度,不是口號,環保最主要是"可持續性",今天政客講環保,只求生活質素,數據和效益!環保可以是生意,但不該只是盤生意!沒有山林,環保的"保"是啥?
發展與保育,發展與自然,不應該只有對立面,是可以取平衡的!讓我們的後代也能分享那曾在我們腦海中山林綠野...保留澳門最後的一份/一丁點的寧靜美;
#01- 英國人1856年繪製的澳門附近航路圖,清楚標示澳門周邊海域,十字門的水文資料,也可理解為葡人在華的勢力範圍,今天的氹仔由兩主要島嶼組成,路環則稱為九澳島或阿婆尾,描繪的形狀基本正確。可見今拱北仍為海涂,僅在前山附近臨水有一營,內港水域通過北廣闊海灣接通西江,港口水深可達三至四米,風暴潮影響當較今天細。
#05-1975年,路網進一步完備,成為澳門人的真正後花園,私人別墅陸續建成;
#06-1986年,出現九澳深水港,聯生工業村等重要基建,土地利用基本沿海邊發展,山體,山林綠林基本保持;
#07-1940s,黑沙村,農地,社會是進步了,但能無止境;
#08-1940s,同上
#09-1940s,同上
#10-1940s,大灣,在今荔枝灣和石排灣之的沙灘,即今石排灣公路南側;
#11-1940s,連接市區至石排灣一帶的田畔街開闢建設中,是慢慢建成的環島路網中重要一環,上方連接位為大灣後方山腰軍事設施的陸軍路;
#12-1940s,路環市區,即便今天有法例保護,基本保持建築體量和道路脉胳,但風味已大不如前,既然是凍結了發展,可不干脆點?
#13-1940s,竹灣,天然的山體和海岸線;
#14-1955,竹灣,曾經的藍天綠水,休閒娛樂設施建設中,如連接路,酒店,泳場設施等;
maps, slides & photos of Coloane
更多圖片按此進/ READ MORE
老一輩的青山綠水已不復再,這一代的效野公園只有屏風樓
環保- 是生活態度,不是口號,環保最主要是"可持續性",今天政客講環保,只求生活質素,數據和效益!環保可以是生意,但不該只是盤生意!沒有山林,環保的"保"是啥?
發展與保育,發展與自然,不應該只有對立面,是可以取平衡的!讓我們的後代也能分享那曾在我們腦海中山林綠野...保留澳門最後的一份/一丁點的寧靜美;
#01- 英國人1856年繪製的澳門附近航路圖,清楚標示澳門周邊海域,十字門的水文資料,也可理解為葡人在華的勢力範圍,今天的氹仔由兩主要島嶼組成,路環則稱為九澳島或阿婆尾,描繪的形狀基本正確。可見今拱北仍為海涂,僅在前山附近臨水有一營,內港水域通過北廣闊海灣接通西江,港口水深可達三至四米,風暴潮影響當較今天細。
#02- 葡國政府1907年繪製澳門殖民地地圖,1912年出版,紅色地區為葡國人實際控制區域,色線區域可理解為勢力範圍,或計劃進佔區域,當時葡人已對路環島展開建設,包括主要軍事設施,道路等,並對各地區紀錄命名.
#03- 同上,1912年出版,詳細描繪紀錄了路環島當時的地勢地貌,村落分佈,土地利用,軍事建設,路網,地名等,道路建設是分階段,有序的進行中,這基本狀態一直延續至六十年代路氹連貫公路通車;
#04- 1965年,路氹連貫公路已通車,並建水庫;
#09-1940s,同上
#10-1940s,大灣,在今荔枝灣和石排灣之的沙灘,即今石排灣公路南側;
俗語云:"留得青山在,那怕無柴燒",換個角度,自毁山林無疑等同自毁家園,
難道只能留在家中玩IPAD? 或許今天能把錢掙夠了,掙澈底了,但這就是人生意義?這可以面對我們的孩子嗎?
美人魚云:"沒有干淨的水和空氣,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?",當然這句話對周遊列國,四海房產的人是沒意思...
最後,只好套男神一句:"無細路的人先係最環保的"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