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城平面圖
c.1726/雍正四年, Amsterdam
Author: Francois Valentyn(1666—1727).
SM: 42 x 33 cm
IM: 36 x 27 cm
更多圖片按此進/ READ MORE>
第一張以平面展示的澳門地圖;
在此前,已有數張著名的澳門早期地圖以各種形式發表,都是以半立體的繪製方式,展現澳門半島的城市構成、建築和地貌,此圖獨特之處是結合澳門半鳥瞰圖和平面圖,是最早的澳門城市平面圖的嘗試,一輯兩張,另見下圖;澳門城呈上東下西,左北右南,如同從灣仔位置俯瞰澳門,此兩圖由荷蘭人在攻打澳門後一百年出版,重點標示出澳門城的防禦體系,包括城北東段城牆、南灣沿岸石堤、南城牆、各炮台位置、火炮數目及澳門城周邊地貌,郊外有中國人村落望廈村和聖拉匝(望德堂)村等,有兩條通往城郊道路,分別接通聖安多尼堂後方和今水坑尾街一帶,圖中共有廿六處標注,其餘為主要教堂,下方的內港繪有眾多大型商船,為主要停泊港口;
(按圖可放大)
Page 2-
澳門城
以半立體形式、形像化地展現澳門城,佈置和內容與上圖相同,具體地顯示出炮台,教堂,廣場,民房的佈局形態和相對位置,各描述與上圖呼應,盡管街道佈置和房屋看似隨意,但大炮台形狀與實際相同,聖保祿學院繪成合院式,廣場與建築關係相對準確,有一定參考意義,圖中內港的左方有青洲島,對岸為今灣仔,媽閣炮台緊握進出內港防務要地;
作者描繪出內港的灘、礁石、沿岸屋前空地、上岸處、甚至突出海岸的建築(約在今司打口一帶,與後期畫作吻合)
(按圖可放大)
此圖清楚顯示大三巴,聖安多尼等早期西人建立的據點與海岸的關係,大三巴與大炮台是一體,聖保祿學院與花王堂盤踞高處但能以短距離到達海岸;作者描繪出那是淺灘、礁石、沿岸屋前空地和上岸處;
出處:此兩圖載於一套八冊的 "Ouden Nieuw Oost Indien",在1724及1726年出版,此書作者為荷蘭人Francois Valentyn,作為加爾文派的神父,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服務,在十八世紀曾兩次到訪並在印尼爪哇居住多年,由於工作關係,有機會接觸該公司關於十七世紀早年(即企圖侵佔澳門年代)在亞洲活動的機密圖文文件;
兩圖均為銅版印刷,人手上色,筆者另有無上色版,有需要可聯絡供參考.
c.1726/雍正四年, Amsterdam
Author: Francois Valentyn(1666—1727).
SM: 42 x 33 cm
IM: 36 x 27 cm
更多圖片按此進/ READ MORE>
第一張以平面展示的澳門地圖;
在此前,已有數張著名的澳門早期地圖以各種形式發表,都是以半立體的繪製方式,展現澳門半島的城市構成、建築和地貌,此圖獨特之處是結合澳門半鳥瞰圖和平面圖,是最早的澳門城市平面圖的嘗試,一輯兩張,另見下圖;澳門城呈上東下西,左北右南,如同從灣仔位置俯瞰澳門,此兩圖由荷蘭人在攻打澳門後一百年出版,重點標示出澳門城的防禦體系,包括城北東段城牆、南灣沿岸石堤、南城牆、各炮台位置、火炮數目及澳門城周邊地貌,郊外有中國人村落望廈村和聖拉匝(望德堂)村等,有兩條通往城郊道路,分別接通聖安多尼堂後方和今水坑尾街一帶,圖中共有廿六處標注,其餘為主要教堂,下方的內港繪有眾多大型商船,為主要停泊港口;
澳門城
以半立體形式、形像化地展現澳門城,佈置和內容與上圖相同,具體地顯示出炮台,教堂,廣場,民房的佈局形態和相對位置,各描述與上圖呼應,盡管街道佈置和房屋看似隨意,但大炮台形狀與實際相同,聖保祿學院繪成合院式,廣場與建築關係相對準確,有一定參考意義,圖中內港的左方有青洲島,對岸為今灣仔,媽閣炮台緊握進出內港防務要地;
作者描繪出內港的灘、礁石、沿岸屋前空地、上岸處、甚至突出海岸的建築(約在今司打口一帶,與後期畫作吻合)
(按圖可放大)
此圖清楚顯示大三巴,聖安多尼等早期西人建立的據點與海岸的關係,大三巴與大炮台是一體,聖保祿學院與花王堂盤踞高處但能以短距離到達海岸;作者描繪出那是淺灘、礁石、沿岸屋前空地和上岸處;
出處:此兩圖載於一套八冊的 "Ouden Nieuw Oost Indien",在1724及1726年出版,此書作者為荷蘭人Francois Valentyn,作為加爾文派的神父,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服務,在十八世紀曾兩次到訪並在印尼爪哇居住多年,由於工作關係,有機會接觸該公司關於十七世紀早年(即企圖侵佔澳門年代)在亞洲活動的機密圖文文件;
兩圖均為銅版印刷,人手上色,筆者另有無上色版,有需要可聯絡供參考.
Comments
Post a Comment